20年里,他们由书结缘相互通信数百封,但从未涉及到一个“爱”字;20年里,她一直想去看那个令她着迷的书店,但最后等到的却是他的死讯。他们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但他们又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如水晶般透彻的书缘与情缘,在漫长而寒冷的雨季里,给我带来了许多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
这不过是一本薄薄的书信集,讲述的是纽约爱书人海莲·汉芙通过书信来往,在伦敦一家古旧书店淘书,并与书店经理弗兰克·德尔建立起深厚友谊的故事。整本书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冲突,却几十年来在世界各地一直畅销不衰;并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和舞台剧等,受到了无数人的喜爱。这本书,就是被誉为“爱书人《圣经》”的《查令十字街84号》。
故事的起因非常简单,上世纪40年代末期,穷困的女作家海莲因受不了纽约古旧书店昂贵的书价,便按照广告上的地址,给位于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写了一封求购几本廉价旧书的信。这一天是1949年10月5日,谁也没想到,一段绵延20年的友情,自此拉开了序幕。
查令十字街84号,是伦敦一家专门卖古旧书籍的书店,对海莲的来信,书店经理弗兰克不仅千方百计帮她收罗到要买的书,还热情洋溢地回了信。可海莲是个连付账和找零都搞不清的女人,更不知道如何将英镑换成美元。但弗兰克却不厌其烦,除了千方百计帮她找订购的书,还分别给她准备了英镑和美元两种发票。从相识到相知,各自如述家常般的书信,很快就使远隔重洋的海莲和弗兰克之间的友情不断升温。上世纪50年代的英国百废待兴,物资实行配给制,当海莲从英国邻居布莱恩那里得知他们“每一户每个星期才配给到两盎司肉;而每个人每个月只分得一只鸡蛋”时,她听得简直吓坏了。于是在圣诞节前夕,赶紧给书店的全体员工寄去了一条六磅重的火腿,还说是不是该火速补寄点儿牛舌。海莲的礼物不仅让朋友们过上了一个完美的圣诞,还使他们吃到了很久没有见过的“完整而大块”的肉。其实,当时的海莲只是个穷得叮当响的单身作家,寄居在一幢白蚁丛生、摇摇欲坠、白天不供应暖气的老公寓里。但即便如此,善良的海莲依然不时地给弗兰克等人寄去鸡蛋、罐头和香肠等。而费兰克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不仅在英国各地到处奔波,为她寻找难得一见的孤本,还给海莲寄去了一件精美的刺绣品。日子一天天地过去,飞越大西洋两岸的书信成了他们平静如水的生活里一个美丽而温馨的点缀。
20年里,海莲与旧书店的全体员工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甚至连弗兰克太太诺拉都特意腾出房间邀请她去做客。海莲不是没想过去伦敦看望弗兰克和那些可爱的朋友们,但拮据的生活使她一直无法成行。她曾经只为了瞧伦敦的街景,而特意去看了许多英国电影;还委托去伦敦的朋友到查令十字街看看,当她得知书店“活脱从狄更斯书里头蹦出来的可爱的铺子”时,高兴得简直像个孩子。等她好不容易有了点积蓄,又恰逢英国女王登基可以使赴英国的费用打折时,她的牙病却迫使她不得不留在了纽约。未曾料到,这次的遗憾竟成了海莲生命中最大的伤痛。1969年4月的一天,海莲苦苦等待了三月,却收到了一封写有弗兰克病逝的信。她顿时泪如雨下,随即动身赶到了令她一直魂牵梦绕的伦敦,当她走进即将歇业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时,眼前仿佛还晃动着弗兰克忙碌的身影,她忍不住自言自语地说道:“我来了,弗兰克,我终于来了。”
“卖这些好书给我的那个好心人已在数月前去世了,书店老板马克斯先生也已不在人间。但是,书店还在那里,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海莲用这句话作为最后一封信的结尾,让人看了不由得黯然泪下。相逢固然是一件好事,但遗憾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因为遗憾,他们在彼此心中都是最完美的;也因为遗憾,他们的友情在时光的打磨下才更加熠熠生辉。对海莲和弗兰克来说——相见不如怀念,或许,这正是最好的选择。
版权作品,未经《短文学》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